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5月24日

“动”起来幸福来

和政县梁家寺乡大马家村受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村里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换取美好新生活。

5年前,23岁的马麻尔苏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和四面漏风的房子,怀揣致富梦想到上海打工。5年后,28岁的他回乡盖起了一栋两层小洋楼,圆了自己的致富梦,用双手创造出了幸福生活。

一直以来,马麻尔苏和村里其他贫困户一样,一家人在地里辛苦劳作一年,收成仅能满足家庭基本生活,盖新房子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2015年,马麻尔苏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上海打工,起初由于文化水平低、也没有什么技术,月收入很低,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那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不断努力,改变现状。

就这样,马麻尔苏前前后后在外闯荡了5年,务工足迹遍布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工资也从最初的一千多元逐渐提高到后来的四五千元。2018年,马麻尔苏顺利实现脱贫;2019年,靠着国家的危旧房改造政策和自己打工的积蓄盖起了两层小洋楼;随后,马麻尔苏又带着妻子去福建厦门开饭馆,夫妻俩吃苦耐劳,饭馆生意越做越好,一年下来能挣七八万元。

“以前我家也是贫困户,后来我外出打工创业现已脱贫,我想着多引导周边的年轻人和我一起外出打工创业,希望大家都能脱贫,过上好日子。”马麻尔苏说道。

这些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大马家村紧紧围绕精准脱贫目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2016年,村里先后有60余人在福建厦门、江苏南通等地务工。今年,村里的劳务输出人数增加到上百人。

看到身边人富了起来,村民脱贫致富的心劲更足了!大马家村驻村干部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大家不但在经济上脱了贫,而且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更加敢闯敢干了。”

马麻尔苏只是大马家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在脱贫的道路上,村民一点一滴的改变,使整个村庄发生了大变化。由此我们坚信:只要激发起群众创业就业的内生动力,大家“动”起来,就可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 2020-05-24 本报记者 马霞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29033.html 1 “动”起来幸福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