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邓家村位于临夏市南龙镇最西端,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通过拉面产业、养殖业,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拉面致富路
村民马黑麦一家8口人,以前家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地,一年下来入不敷出。2015年,马黑麦争取到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看到人们都去东部城市开牛肉面馆挣到了钱,于是,就和妻子决定让两个儿子用这笔贷款也去开个小饭馆。当时,临夏市职教中心正好组织了牛肉拉面培训班,马黑麦的两个儿子便报了名,在培训班学会了拉面技术。之后,马黑麦筹集资金,让两个儿子分别到南京和厦门开起了牛肉面馆,每人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去年,马黑麦买了一辆轿车,全家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府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制定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只要努力、肯吃苦,都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马黑麦的妻子开心地说。
村民马由素夫家有4口人,靠他外出务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2015年,他拿到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后,便萌生了开饭馆的念头。第二年,他跟合伙人在厦门市集美区开了一家牛肉面馆,日营业额超过2000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如今4个年头过去,他们一家人如愿过上了幸福生活。
“自从开了拉面馆我们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打算明年再开一家饭馆。”马由素夫说道。
养殖致富路
“做梦都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有一份稳定收入。以前我一直想出去打工,但没人照顾家,只能干着急。”谈到现在的生活,村民马哈力麦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马一思哈格家中有10口人,以前他常年在外务工,日子依然过得捉襟见肘。2015年借助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他搞起了牛羊养殖,2018年又通过政府“菜单式”扶贫项目拿到1万元资金,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他家有3头牛、16只羊,每年羊出栏5到10只、牛出栏1头。同时,他还养起了蜜蜂,每年靠卖蜂蜜收入4000元左右,加上零散务工收入,年收入达到3、4万元。现在,他的妻子马哈力麦是村里的保洁员,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有1500元的收入。
驻村工作队队员韩瑞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要做好监测户和边缘户的监管,努力帮助群众提高收入,防止返贫,巩固好脱贫成效。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推进“米改花”政策,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人就近就地就业,让全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