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5月02日

沈家坪村:“五小产业”拓宽致富路

沐浴暖阳,春风拂面,沿着整洁的村公路驱车前行,记者来到积石山县石塬乡沈家坪村村民马一四夫家中时,他正在庭院里打磨药铲,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格外显眼。“我加工药铲和农用铲子有10多年了,以前是纯手工打造,对身体伤害大,加工制作过程慢。2016年,我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买了个加工机器气锤,省事多了,效率也高,每把铲子拿到集市上买到15元左右,一年下来能挣个2万多元。”言语间,马一四夫难掩喜悦。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乡村帮扶干部,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改变了贫困面貌。”村民马福录见到记者时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如今,马福录在家搞养殖,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沈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韩世军说:“马福录敢想敢拼,从2011年开始搞养殖,经过几年发展,现有12头育肥牛,农闲时节,又利用自家小作坊加工刀具,积极奔走在脱贫致富路上,为全村树立了榜样。”

据韩世军介绍,该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创业精神,以农户投资投劳为主,采取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等措施,引导农户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五小产业”,让更多符合要求的小产业吃下稳定发展的“定心丸”。村上像马一四夫、马福录等发展小作坊经济的村民还有很多,村里的青壮年劳力每年春季都去西藏挖冬虫夏草,再进行加工,市场需求量很大,不怕卖不上好价钱。

沈家坪村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236户共1062人。该村立足村情、户情,转变农户增收思路,依托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小家禽等“五小产业”,采取“居家式”就业作坊模式,让家庭厅堂变成厂房,帮助村民实现就地就近灵活就业,破解村民务工不便和增收难题,农村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该村有16余家农户发展“五小产业”,当地农民通过从事加工、销售等工作增加了收入,切实拓宽了致富门路。

--> 2020-05-02 本报记者 马玉兴 闫改琴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105.html 1 沈家坪村:“五小产业”拓宽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