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描绘了一幅“味觉”地图,说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更能感受到苦味,舌头两侧负责品尝酸咸……
并非如此。这个误读最早是由于一篇论文的错误翻译导致。事实上,科学家们发现味觉其实是通过分布在味蕾上的味觉受体细胞来感知的。在舌头上的味蕾中,这些味觉受体细胞的分布并没有显著的区位性差异,每个位置都可以感知到各种味道。
作为享受美味的先锋队,舌头其实也是我们身体肌肉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因为它上面密布着许多味蕾,让它成为了最特殊的一个。
每个人的味蕾通常含有100个左右紧密排列的味觉受体细胞,可以感知甜、酸、苦、咸和鲜味。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是,“舌尖感受甜,舌根感受苦,舌的两侧感受酸和咸”,但你知道吗,这个知识点其实是完全的误读,在人类的味觉系统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地图,其实检验的方法也很简单,你可以用舌尖分别尝一下酸甜咸苦的汤食,然后就会发现,它们的感知并没有太大区别。
在后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味觉其实是通过分布在味蕾上的味觉受体细胞来感知的,在这其中,咸味和酸味是通过离子通道受体感知的,而苦味,甜味和鲜味则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来感知的。
那么,味觉信号是怎么转换成我们真切的感受呢?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相对完整的大脑神经环路。
位于舌头的味蕾上的受体细胞感知到这些味道后,会通过面神经的鼓神经分支和舌咽神经传递到迷走神经的会厌分支,接着传导到脑干的孤束核,然后是丘脑腹后内侧核,最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前脑岛和额叶岛盖区,在这些味觉信息处理的高级中枢处理完毕后,你也许就会长叹一句;“啊,好咸/甜/苦/鲜/酸!”
所以说也许舌头确实是没有“味觉地图”的,但大脑中的神经元还是有的,这下子可别弄错咯。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