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B

地肤子 2021年12月30日

地肤始载于《本经》,多生于荒野、田边、路旁,栽培于庭院,分布全国各地。临夏地区习称“金扫帚”“野扫帚”。农村常在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整理作小扫帚用。

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小便湿痛、淋病、带下、疝气、湿疹、疮毒、风疹、疥癣、阴部湿痒。

现代研究表明,地肤子具有抗菌、抗炎及利尿作用。

用法: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选方:

1.治皮肤湿疹:地肤子、白鲜皮各15g,白矾9g,水煎熏洗。《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小儿风疹:地肤子16g,白蒺藜16g,浮萍15g,川椒3g,水煎外洗,1日数次。《中医临床验方集》

3.治肾炎水肿:地肤子10g,浮萍8g,木贼草6g,桑白皮10g,水煎取滓。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注:地肤苗系地肤的嫩茎叶。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多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减肥等功效。李时珍《纲目》云:“地肤嫩苗,可作菜茹”。春季采收,民间常作凉拌或炒食或煎汤食用。